
《周处除三害》电影中的几个片段确实让人看着很爽。实际上周处除三害是有历史典故的,虽然这个典故有可能是虚构的。
周处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鲂之子,因其英勇善战,成为后三国时代的著名将领。
周鲂,知晓他的人应该不多。周鲂以智谋著称,曾模仿周瑜和黄盖的诈降计,成功欺骗曹魏大司马曹休,使其带着大军深入吴地,最终遭到伏击而大败。
再来说说周处,周处从小习武,拥有过人的力量和勇气,他的性格开朗直爽,但也因行事鲁莽、不拘小节,常给周围的百姓带来困扰。他常常与人发生冲突,史书上说他未弱冠便膂力绝人,好驰骋田猎,不修细行,纵情肆欲,州曲患之。
二十岁那年,周处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生活,决心改变。在一次与乡亲们的交流中,他得知村里有“三害”:南山上的猛虎、长桥河下的蛟龙,以及他自己。周处决定除去这两大祸害,他成功打死了猛虎,斩杀了蛟龙。处乃入山射杀猛兽,因投水搏蛟,蛟或沉或浮,行数十里,而处与之俱,经三日三夜,人谓死,皆相庆贺。
“人谓死,皆相庆贺”,乡民们以为老虎、蛟、周处这三“害”都死了呢,所以大肆庆贺。周处发现尽管他已除掉两害,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并没有改变。
他意识到,要彻底颠覆过去的人生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于是,他选择离开家乡,寻找改变的机会。
在陆云的鼓励下,周处投身仕途,历仕于东吴和西晋。在晋朝期间,他既担任过武将,平定内乱,又担任过文官,解决悬案,发展生产,深受百姓爱戴。他还致力于文学创作,著有《风土记》,为后世研究地方习俗和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然而,周处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元康六年的齐万年叛乱中,他被司马肜(róng)陷害,被迫率领五千人迎战数倍于己的敌军。周处英勇奋战,最终力竭而死。他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。
但是,但是,周处知错自新除三害的故事基本可以断定是虚构的
根据《周处传》和《陆机传》的考证,周处去世于惠帝元康七年,享年六十二岁。推算他的生年,应当是在吴大帝赤乌元年。陆机去世于惠帝太安二年,享年四十三岁。推算他的生年,应当是在吴景帝永安五年。赤乌和永安相隔二十多年,当周处于弱冠之年时,陆机尚未出生。因此,说周处去东吴寻找二陆兄弟,难免是对事实的误解。
另外,根据《陆机传》的记载,陆机在二十岁时吴国已经灭亡,他退居故乡。也就是说,在吴国未灭亡之前,陆机从未回到过吴国。有人认为周处寻找二陆兄弟是在吴国灭亡之后,这也是错误的。根据吴国灭亡的年份,周处当时也已经四十三岁,已经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。根据传记记载,周处在吴国担任东观左丞、无难督。所以当王浑登上建邺宫时,周处有对王浑的言论。如果吴国灭亡之后,周处才立志好学,那么东观左丞、无难督又是谁呢?由此推断,可以知道《世说新语》中的内容全都是错误的。
不过,周处的一生确实有些传奇色彩。他既是勇猛的将领,又是智慧的谋士;既是不羁的游侠,又是勤政爱民的官员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出身如何,只要有勇气、智慧和毅力,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。
